5个层次



因特网协议栈中的5个层次有哪些? 在这些层次中, 每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?

Differnece between Transport layer and 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ip数据报的产生以及ip数据包在逻辑网络上的路由转发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层次,提供可靠及 非可靠连接。 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(点到点),其主要任务是:通过路由选择算法, 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。该层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,建立、维持和终 止网络的连接。具体地说,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,然后通过路径选择、分段组合、顺序、 进/出路由等控制,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。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 口(端到端),传输层提供了主机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服务。传输层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,并通过传 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,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端到端的、可由 用户控制和设定的、可靠的数据通路。 第五层——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 •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(例如电子邮件、文件传输 和终端仿真)提供服务。 • 在因特网中的应用层协议很多,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,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,支持文件传送 的FTP协议,DNS,POP3,SNMP,Telnet等等。 第四层——运输层(transport layer) • 运输层(transport layer):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。由于一个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 进程,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• 复用,就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。 • 分用,就是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。 • 运输层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: (1) 传输控制协议TC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):面向连接的,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,能够提 供可靠的交付。 (2)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):无连接的,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,不保证提供 可靠的交付,只能提供“尽最大努力交付”。 第三层——网络层(network layer) • 网络层(network layer)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任务: • (1)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在发送数据时,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 户数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。在TCP/IP体系中,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,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,或简称 为数据报。 • (2) 选中合适的路由,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,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。 • 协议:IP,ICMP,IGMP,ARP,RARP 第二层——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 • 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:常简称为链路层,我们知道,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,总是在一段一 段的链路上传送的, 也就是说,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是直接传送的(点对点),这时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。 • 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,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(framing),在两个相邻 结点之间的链路上“透明”地传送帧中的数据。 •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(如同步信息、地址信息、差错控制等)。典型的帧长是几百字节到一千 多字节。 (1)在接收数据时,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。这样,数据链路层在收到 一个帧后,就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,上交给网络层。 (2)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。如发现有差错,数据链路层就简单地丢弃这个出了差错 的帧,以免继续传送下去白白浪费网络资源。如需改正错误,就由运输层的TCP协议来完成。 第一层——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 • 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: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。